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孔子的大智慧 > 第8章 管理之泉半部论语治天下(第4页)

第8章 管理之泉半部论语治天下(第4页)

企业终归是人的企业,而人也最终要靠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即企业,企业即人。企业从初创到壮大到辉煌,离不开优秀的人在起推动作用。因此,企业的发展,从根本是要从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开始。

华人企业领袖施振荣非常推崇“人道”,他认为人性本善,应该发撅人性之善。施振荣一直提倡对人的宽容和信任,容许人有犯错误的机会,最难得的是,施振容能够让出舞台和权力,宁愿自己大权旁落,也要给予别人舞台,施振荣曾说:“创业三十年,我实际上是在经营人性。结果是,宏基人才辈出,王中生王,宏基也成长为全球企业巨头。”

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是曹操用人之道的闪光点。天下大乱之际,曹操以政治家的眼光认识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他三下“求贤令”,对人才视若珍宝。为了爱才,他宁可放过心腹大患刘备,也不让人才望而却步。

宏基系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王中生王,很大程度就在于施振荣对于人性的超越。施振荣在宏基推行“人性本善”的观念,在问到三十多年来,他是否从未遇到过不忠甚至背叛?施振荣说:“遇人不淑在所难免,你的筹码就是万一遇人不淑的时候你受的伤害是你可以忍受的,因为你由相信人得到的利益更大。”遇到背叛和欺骗,施振荣的做法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相反,他不断地相信人,因为他认为多数人值得相信,只有相信更多的人,才能抵消少数人背叛和欺骗的成本。

当年的李锟耀,性情躁烈,也属于不听话的能人,但是,施振荣并没有应该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压制,相反,他给了李锟耀足够的舞台,允许其犯错误,甚至放其在明基单飞,成全英雄人物的鸿鹄之志。

反观国内很多企业,存在的恰恰是对人的普遍不信任,老板怕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对老板也有保留,基本是疑人不用,用人也疑。互相提防,内耗巨大。在企业初期,难以破钱财之贪,所以,很多合作人为了利益打得头破血流。很多老板总舍不得为职业经理人花钱,最后,企业如鸟兽散。

公司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感情的,影响其行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们都希望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希望自己被重视。所以,企业实施人性管理很重要。

作为一个领导者,许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宏篇大论,领导者只要注意一下人感情上的细节,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管理大师约翰·科特

人性化管理并非一种策略,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态度,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它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才起作用。人是渴望被点燃的,人也是可以被点燃的,企业应该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在于尊重人性特点,人性化管理的魅力就是让每一个管理者都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计划或是政府的政策可以使企业成功,关键只有一个,就是要与他的职员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关系,在公司内部创造出一种家庭式的和谐感情,而这种感情使管理阶层与职工皆有同舟共济的精神。

盛田昭夫每年都把索尼公司所招聘的人员集合到索尼公司总部,进行培训,盛田昭夫对他们上有关企业内容的第一课。盛田昭夫通过讲演,使索尼公司的每个职工树立“人人都是索尼大家庭成员”的观念。

正是在盛田昭夫的倡议下,索尼公司的管理建筑在互敬互重的精神基础上。这种精神让索尼的每位职工明白,索尼公司不是属于少数管理者,而是属于全体职工。索尼公司有一项政策:只要是索尼公司的职工,不论他在何处,就是索尼公司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基于这项政策,索尼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没有私人办公室,甚至连工厂的厂长也没有办公室。公司的管理中央委员同其他职工坐在一起,使用同样的办公设备。

索尼鼓励个人才智的发挥,做到人人适才任用,故而能将每位职工的潜能发挥到极值,这是索尼与其他企业竞争所体现出来的最大力量。盛田昭夫深有体会地指出:“我们的信念是:‘人’是一切活动之本。”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正是索尼成功的根本所在。

“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许多企业的最终失败,并非因为它们不曾拥有一流的人才,而是没有将这些人才有效地组织成一个胜似“父子兵”的战斗“大家庭”,而最能体现“企业大家庭”的就是“开会”。这应该是我们要避免的。

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个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充分发展蕴藏在职员当中的极大干劲和能力,产生以一当十、以百当千的乘数效应。

——托马斯·彼得斯博士

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一个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以人为本培育优秀的人才。没有人才的保障,只能靠技巧与人争天下,就不可一步一步把公司推向壮大。智力是公司壮大的源泉,人才济济是做大公司必须选择的第一条捷径。

如果每个员工都努力追求优秀,企业又何愁不能发展壮大呢?如果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又何愁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呢?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正是许许多多优秀员工推动了企业不断发展,而这些优秀的企业也同时造就了大批优秀的员工。优秀永远都能让个人受益,让企业受益。这就是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培育优秀人才的客观理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以民为本就是今天的以人为本。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左木右亏,读WU一声)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般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别人,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情后,我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宰予,他很会说话,以言词动人。孔子曾经列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排行榜,宰予列于“言语”榜。但宰予的品德却算不上高尚,他曾经嫌服丧三年的时间太长和孔子抱怨,惹得孔子骂他“不仁”;又热衷于做官,后来到齐国为临淄大夫,与高官田常合伙作乱,阴谋反叛朝廷,结果被满门抄斩,孔子为他感到耻辱。

大白天,同学们都在认真读书学习,而宰予却在睡大觉。孔子很生气,说:“腐烂了的木头没办法雕刻,粪土似的墙壁没办法粉刷。对于这个宰予,我还能说什么?”又说:“最初,我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听了人家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是宰予的表现,让我改变了自己从前的做法啊。”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记载孔子的一句话:“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后来,子羽品能俱佳,声誉很高。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也错了。

孔子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呢?就是宰予虽然话说得很漂亮,但行为不符,实际上欺骗了孔子。孔子之所以人家说什么他就相信,“听其言而信其行”,并不是说孔子笨或愚蠢,而是孔子对每个人都很信任,相信“人性本善”,外人不敢打包票,起码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不会骗自己。但没想到就是这个宰予,辜负了孔子的信任,欺骗自己的老师,既无信,又对师长不敬,所以孔子才这么地生气。

从这件事中,孔子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话说得多么地好听,哪怕是舌灿莲花,我也得看看你的行动,再决定相信不相信你。

在另外的一个场合,孔子也重述过这个道理,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人令众人都讨厌的话,那么你对他不要轻下结论,需要审查一下实情。如果有一个人令众人都喜欢的话,那么你也不要轻下结论,需要好好调查一下他的本来面目。这再次说明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重要性。如果未经核实,盲目相信别人说的话,很有可以酿成大祸。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当年刘邦打天下时,本来准备委任陈平重任,结果部下有人向他打小报告说陈平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并且以权谋私。经过一番实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并无此事”。两个人沟通后,达成相互的谅解,陈平重新得到信任。后来他六出奇计,帮助刘邦安定天下。

虽然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也要提防,有的时候“耳听为虚”,“眼见未必为实”,必须要会思考,否则的话,再“明亮”的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时候。

当年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生活艰辛,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日,又没米下锅了。亏得弟子子贡向乡人四处讨求,讨得一些米来。弟子颜回便急忙生火做饭。

子贡讨米辛苦,躺着休息了一会儿。饥肠辘辘,躺不住,便上井边喝水。此时一股米饭香飘入鼻孔,子贡不由向颜回做饭处望望,却见颜回从饭锅里迅速抓了一把,塞入口中。子贡好不生气,便来向孔子告状,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日看不出,一到困苦时就露馅儿了。”

孔子疑惑道:“真有此事?”子贡说:“我亲眼所见,绝对不会错。”要换了别人,可能就会勃然大怒,把颜回叫来狠狠批评一顿。可孔子不会如此鲁莽,他在思考子贡是否真的看明白了。于是他劝子贡莫轻下结论,待自己了解后再说。

一会儿,颜回来请孔子去吃饭。孔子说道:“方才我打了个盹儿,梦见先父。他是要来保佑我吧。因此我想先拿这饭来祭祀先父。不过,不知这饭你动过了没有?动过的饭是不能用来祭祀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