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真不干零售啦?那店面咋办呀?”
没人的时候,白英兰跟到屋里悄悄的问呢。
“嗯,不干了。别的杂七杂八的都不弄,以后就专门卤鸡架,批发鸡架,咱就干一样,干精了,干大了,就够用的。”
“听我哥说,养鸡厂的老厂长到退休年龄了,徐副厂长奔着厂长的位子使劲,要引进外国的新品种,养专门吃肉的肉式鸡,说是长得老快了,一个多月就能出栏,能长到四五斤一只。
好像说还得喂饲料,得有配套的饲料厂啥的。
这要是以后一个多月鸡就能出栏,那厂子里得供应多少鸡肉啊?能消耗得完吗?”
白羽鸡是什么时候引过国内的,林昭可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上辈子得是八十年代中期了,家里的条件才没那么难,孩子喜欢吃鸡腿,老太太爱吃鸡翅,老爷子爱啃鸡脖子。才买的多些。那时候市场上,基本全是肉式鸡了。
肉嫩,特别容易熟,还肥。
“怎么会消耗不完呢。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家都能吃得起肉的时候,有多少肉都不够吃的。”
白英兰想象不到,“哎妈呀,那得是发达国家吧?啥条件呐,天天吃肉?我家现在隔三差五的拿汤底捞出来的大骨头回去炖个菜借借味儿,或是拿点卖剩的鸡架回去,都是了不起的好日子了。咱这胡同都羡慕得啥似的。天天吃肉,那得啥样?”
其实白奶奶就天天吃肉。只是老太太不缺油水,也为了养生,没有顿顿吃。但林昭可是想着法子弄了木耳蘑菇干海货啥的,山珍海味,都能见到,比顿顿吃肉还精细。
这些东西都不用票,自家接触回城知青多呀,当初他们下乡的时候,那是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哪都去的。特别是北大荒,农场林场去的最多,现在管得没有之前那么严了,守着大山,还能弄不到山货吗?
胡同里就有在铁路上班跟火车的,捎带点儿东西不是难事。
还有从海边回城的,把布票粮票再加上粮食邮过去,那边儿抢着换。
现在要说紧缺,是,啥都紧缺,可今年确实比之前好一些了。
有钱,以货易货,也确实没那么依赖各种票了。只解决自已的吃饭问题,改善一下伙食,真的不难。
自家饭锅里的事儿,没必要往外说得那么清楚,林昭只顺着白英兰说,“会的,咱都能等到。”
正说着,沈白和白英杰从后门悄悄的进屋了,这是听到说话声了,知道白英兰在,才进屋的。
没敢点灯,摸着黑,看着人影说话。
“天亮你去看看,老好了。”
白英杰可兴奋了。
沈白也挺高兴的,“还见了霍山,你之前说那路子确实行,边境那边儿有人能弄到红木,刚好过几天物资局有一列车木材从那边儿过来,把咱的货能夹带在里面。明儿得去把钱给送过去,林老板,拿钱吧。”
他是穷学生,得跟大老板申请资金。
林昭就笑,“多少钱啊?”
“你拿多少钱,那边儿弄多少木头的事儿。这玩意儿放不坏,现在用不上,放着啥时候用都是好木料。”
哦,这样啊。
林昭算算解放路房租的余额,“明天早上给你拿两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