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留着一些后续用的。
“两千?你这么有钱的吗?”
“不是我有钱,是奶奶有钱,都是解放路那三十几间铺子的房租。您是妥妥富家子弟。”
沈白摇手,“别别别,这话可别说了,我还得上学呢。”
钱这玩意儿,谁都缺,可大家穷得很统一,生活质量也没有差特别多,谁要是特别有钱,那可完蛋了。
要么老太太返还了这么些资产,咋沈家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都跟没那回事一样。
心态跟饺子馆房东大姐都差不多,害怕被钱伤害,不如没有。
也就是林昭这样,再怎么说也是工人家庭,成分好得不得了,她胆子又大,不怕事儿,当然,主要是重活一回,知道不用怕,又有空间可以藏钱,才敢接下这烫手山芋,这么些钱说拿着就拿着,不带怵的。
“既然机会难得,那要不然,我也拿点儿钱出来,买些木料回来?打家具啥的,不用再咂摸木料了。”
白英杰看林昭拿了大钱出来,他也动心了。
现如今周围的人都对林昭迷之信任,林昭觉得行的事,他们就坚信一定能干。
“对,该买,你这眼看着婚期,得打家具了。”
“那我拿三百出来吧。”
一把能拿出来三百只为了买木料,可不多见。
沈白就逗他,“英杰现在也是抖起来,成财主啦。”
林昭想起来金丽华之前说的事儿,提醒白英杰,“要是手里有余钱,可以跟着一块儿买地,门市能出租,要是盖两进的院子,自家还能留一进住。结婚就能有自已的院子,位置也不偏,多好的。”
而且,家里俩儿子,就一个私房院子,这将来怎么分?
要是白英杰有自已院子,将来把老院子给白大哥,那老两口养老,是不是他们就得管了?他在外面跑买卖,没时间照看老人的问题是不是也解决了?
“嗯,明儿我问问。老张也是的,有这好事儿也不说叫上我,不够意思。”
倒也不能这么说,“他们问的,都是没私房的几户,估计也是想着先弄个住的地方,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没指着门市现在就能用得上,还是得回来看店。”
说起来都是公私合营,但私方也不都是原来的老板,也不是各个有私产,像张向阳两口子这样租房住的,就好几家。
部队大院正对面,多多少少的都是部队有点儿关系的,像白家这样的坐地户,不占多数。
“主要是手里钱都不宽裕,八成还都得拉饥荒借外债才能把房子盖起来。有房的,凑合能挤着住的,谁愿意背着饥荒过日子。”
年年都是将将够吃够用,那都得好人家,背上债真就是一年压一年,啥时候是个头儿。
做买卖的也就是相对宽裕,上班的,还买地建房?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