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羡,如果你以为我要和你讲述我的童年创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对于我的童年没什么可以抱怨的,和那些没吃没穿,在风雪中饿死冻死的人,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我只是没人关爱而已。
可事实上,又有谁能够真正得到别人的关爱呢?父母之爱尚且如此,那所谓的夫妻之爱,兄弟之爱,就更是无稽之谈。你看看这个国家,兄弟相残,父子相残,母子相残,人相食,这样的惨剧不是满地都是吗?我无非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这一点罢了。
只是在发现这一点后,我感到很困惑。刘羡,你说人这种东西,是为何而生呢?
上苍造就我们,将我们投入这红尘人世之内,让我们吃,让我们穿,让我们生,让我们死,这其中的意义何在呢?我从小就一直在思考这种问题。
既然有日升,为何要日落?既然有花开,为何有花谢?鸟儿为什么要吃虫?老虎为什么要吃肉?父母为什么要有孩子?人为什么懂得美丑?一天不想明白这些问题,我就混身难受,恨不得朝天空打上几拳。
好在我总是有这种时间思考。在我六岁的时候,我阿父又娶了一名妻子,也就是我的继母。名字我就不告诉你了,总而言之,她长得非常漂亮,也非常年轻,当时好像还不到十六。只是出身比较低微,她兄长好像是我们县的一个亭长,为了巴结上司,所以才嫁给了我阿父。
但这不妨碍她厌恶我,这很正常,连我的亲生母亲都不喜爱我,何况她呢?而且,她还要为我阿父生下孩子,然后为她的孩子谋一份家业,为她的家人寻一份依靠。所以,她出于这种伟大的理由,更有资格厌恶我。
因此啊,从她嫁进来后不久,我的继母就开始屡次刁难我。在我阿父的默认下,把放牛、劈柴、挑粪之类的本来应该是奴仆做的杂务,统统交给我这个嫡长子去做。做不好,就短我饭吃。
那段时间,想来真是辛苦啊,我本来就长得不好看,她这么一折腾,个子就更矮了。但托她的福,我有了很长一段独处和无人打扰的时间,可以长时间地思考人生,思考人在这种种磨难中,到底有何意义。
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或许这是上苍给人的一种试炼,一种考验。
我阿父为了脸面,总归还是让我读书的。所以我八岁的时候,从《孟子》里看来了这个道理。孟夫子不是喜欢说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时我想啊,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你说哪个英雄人物的人生没有困难?没有挫折?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克服了茫茫多的困难后,他们的人生才显得愈发高大。如果一切都是平平淡淡,顺风顺水得来的,哪里能显得出人的传奇呢?
大概造化是一个特别喜好传奇的神灵吧。尤其是在我听过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后,愈发这么想。
刘羡,你应该记得吧?作为我大晋的开国元勋,王祥年轻时也和我一样,得不到父亲的注意,继母的喜爱,简直和我一样。但他坚守孝道,为了给继母治病,在冰天雪地里去剖冰求鲤。结果尚未穿冰,冰层自裂,二鲤跃出。王祥将鲤鱼献给继母,从此家庭圆满。人们都说,这是王祥的纯孝感动了造化,方才有此结局。
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就劝慰自己。我现在遭受的种种磨难,也都是造化给我安排的试炼,只要我咬牙坚持下去,说不定我就能感动天地,突然有一天展现神迹,就像王祥卧冰求鲤一样,苦尽甘来,重新得到父亲和继母的喜爱。
然后在我十一岁那年,我遇到了我的老师。
刘羡,你应该猜得到,我的老师是天师道的一名道士。
他姓赵,六十来岁,在我们县名声很好,因为他经常不要钱财,给县里的穷苦人家施舍符水治病。我之所以认识他,就是有一次,我放完牛打算回家,结果那天遇到了乡里赶集,人群之中,不知被谁猛推了一把,我跌在地上,摔断了腿。
当时我真是痛不欲生啊,可路上人来人往,根本没有人在意我,甚至看都懒得看一眼。我当时真以为我要死了,我很不甘心,觉得就这么死去的话,我岂不是白活一趟了吗?什么意义也没有实现啊!
然后是我老师救了我,他不嫌弃我长相丑陋,把我背回了家里,给我把骨头接好,还端了符水。他对我说:“孩子,相信太一真君,只要你虔诚心诚,就能辟疾驱邪,死后亦能进入仙堂,获得逍遥自在。”
你别说,我喝了那苦味的符水后,真心念叨太一真君,身上的疼痛竟然真减轻了。我又看我的老师,他白须白发,仙风道骨,再拿上道中的九节杖,真好像神仙中人。在晚上,他又杀了家里不多的一只鸡,给我补身子,我就更这么想了。
当天我躺在他榻上的时候,他拿着九节杖,在我面前祈福巫祝。然后他告诉我说,他要再写一张符纸,为我去罪,然后我就会时来运转。
我问他,什么是罪?他就回答说,心中不安即是罪,只有心中的不安告知真君,真君自然会谅解,助人渡过难关。人只要向天地坦白心中不安,最后就会达到心境幽宁之境界,也就不复为尘世所扰了。
我信以为真,又觉得他是个好人,便竹筒倒豆子,把我家的情况都告知了他。等他把写满我不安的符纸焚毁后,盯着符纸的余烟,我确实心中前所未有的宁静,便对他说:“我想拜大人为师,求得大道。”
我老师哈哈大笑,当即就答应了。次日一早,他亲自把我送回了家里。当时我和牛不见了一整日,家里人都快气炸了,他们不是担心我,是心疼那头老黄牛。见到我回来,立马数落了我一顿。
还是我老师为我辩白,并且向我阿父说:“这孩子有慧根,我要收他为徒。”
我老师在当地还是有名声的,按例来说,入教要收五斗米,可我老师为我垫付了。我阿父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就应允了。让我老师可以随意出入府内,来教我种种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