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读书人,脑子确实不错,胆子也不小,竟然敢当着他的面,如此直白地剖析利害,也不怕他直接翻脸?
最终李铮沉吟片刻,道。
“孔先生所言,不无道理。
只是此事体大,并非我一人可以定夺。
我需要和庄内诸位商议一番。”
孔文辉脸上并未露出失望之色,反而微微一笑,再次拱手。
“李庄主深谋远虑,体恤下情,在下佩服。
我等就在庄外等候佳音。”
他深知,李铮能说出“商议”
,而不是直接将他赶走,已是极大的善意。
孔文辉也看得出,这位年轻的李庄主,与他过往所见的那些手握些许权柄便草菅人命的所谓“豪强”
截然不同。
其行事自有章法,这正是他敢于带着这群老弱病残前来投奔的底气所在。
“来人。”
李铮扬声道。
“送孔先生出去,不可怠慢。”
“是!”
两名庄丁上前,客气地将孔文辉请了出去。
待孔文辉走后,李铮立刻让人去敲响了庄内集合的钟声。
这钟声,平日里只有遇到紧急的事情才会响起。
很快,柳家庄内,无论男女老少,除了正在巡逻和值守的,都聚集到了平日里议事的空地上。
就连那些半大的孩子们,也被父母牵着,好奇地望着高台上的李铮。
柳兰兰和柳菁菁也站在人群前面。
李铮目光扫过众人,见大家都安静下来,才开口道。
“诸位乡亲,方才庄外来了七八十名从颍州逃难来的流民大家都知道了。”
“为首的是一个叫孔文辉的塾师,他们想投奔我们柳家庄。”
此言一出,大家都很惊讶。
“七八十人?我的老天爷,这么多张嘴?”
“咱们庄子才多少人啊,粮食够不够吃啊?”
“这些人知根知底不?万一是歹人混进来了,那可咋办?”
李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
“那个孔文辉,我看过了,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说,他们之中有不少青壮,若是我们肯收留,他们愿意为柳家庄出力,共同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