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国内智能手机众多app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李美华说了一句。
“那是肯定的。在国内,我们没办法,但在夏岛,是我们说了算。
所有涉及到个人的信息,私人企业和机构只能通过当事人即时授权才能访问公共数据库,并且在app退出使用后系统会强制删除这些缓存信息。”
“在管理规则上,也要制定条例,违反规定的人或机构必须重罚才行。”
“我已经让综合管理处的人着手制定这方面的条例了。还聘请了几个国内的法学教授帮忙。”
听了李美华的话,李泉回答道。
等大家逛得差不多,已是夜幕降临,灯光系统自动调整为暖黄色。
最外层的金属板完全打开,繁星透过树脂板洒下来,如果此时抬头,能看到静谧的星空。
在出口不远处露天剧场,一场融合全息投影和传统舞蹈的表演正在进行。
富足的生活,让夏岛的民众,每天晚上都来这里载歌载舞。特洛卡和阿古丽等人还编排了几个舞蹈,讲述夏岛从原始渔村到现代社会蜕变的故事,赞美他们部落最伟大最睿智的酋长。
商业区的成功,让住宅区的
"罩子"
工程也提上了日程。这里的气候太炎热潮湿了,现在不比刚开发的时候。
有了条件,自然要让大家过得舒服一点,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入籍夏岛。
除了二表弟梁立宗被王铭洋叫来为岛上的农业做贡献,三表弟也被安排在黄有金手底下边干活边学习,他当初念的专业是城市规划。
近半年,从国内安州港驶来的货轮每周都会带来大量物资,为夏岛的建设和美好生活添砖加瓦,生生把它从原始社会拖进了现代社会。
在管理处制定的丰厚奖励的鼓励政策下,夏族民众掀起学习热潮,不仅仅是华语,一些有天赋的人,已经掌握了相当于国内小学毕业生的知识水平。
这大半天走下来,王铭洋对夏岛这段时间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之所以夏岛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各个工程进展迅速,是因为夏岛实验室掌握的先进科技。
除了第一代可穿戴的机械骨骼,第二代骨骼以及初代建筑人形机器人已经出现在了工地上,这些都是能提高建造速度的大杀器。
初次前来夏岛的李美华,体验过夏岛的种种后相信,夏岛不仅仅是探索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田,更是自己一家和众多合作伙伴的美好未来。
次日早上,吃过早餐出门,王铭洋乘坐全自动驾驶的智能摆渡车来到夏岛西面地下的生产工厂群。
无人武装飞机,是夏岛军事防御力量的最重要一环。
西面的超算机房里,168
个机柜组成的阵列正驱动着全岛
17
座工厂的智能生产网络,是整个生产制造的大脑中枢。
在
"海鹰"
无人机制造车间,被王铭洋和韦方等人手搓出来的六轴加工中心以及机械臂,能够实现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