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英烈传奇 > 第330章 神凰十七年冬围合攻心为上破坚城(第2页)

第330章 神凰十七年冬围合攻心为上破坚城(第2页)

城内剧变:众叛亲离失根基

攻心之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却渐渐瓦解了大理城的抵抗根基。

首先动摇的是部族联军。傣族首领率先秘密出城,向龙天策献上降表,约定在城内作为内应。紧接着,彝族的几个旁支、白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效仿,大理城的防御体系,从内部出现了裂痕。

“大王,傣族人造反了!他们打开了东门!”

孟狂沙的亲卫慌张来报。

孟狂沙怒不可遏,下令镇压,却发现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许多人要么偷偷逃跑,要么消极怠战。他跑到城墙上,想亲自督战,却被一阵乱石砸中,险些坠城。

“孟狂沙下台!”

“我们要归顺大唐!”

“放我们出城!”

城内的百姓与士兵,在饥饿与绝望中,终于爆发了,他们拿着锄头、木棍,冲向孟氏的王府,要求交出粮食,打开城门。

孟狂沙躲在王府的密室里,听着外面的呐喊声、厮杀声,终于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他引以为傲的“铁打汉子”,在饥饿与希望面前,不堪一击;他坚守的“南诏基业”,早已被他亲手葬送。

“完了……一切都完了……”

孟狂沙瘫坐在地,眼中充满了悔恨与绝望。

不战而屈:大理易主启新篇

神凰十八年正月,大理城的西门,在一阵欢呼声中缓缓打开。傣族首领带着一群部族首领,簇拥着五花大绑的孟狂沙,走出城门,向龙天策献上降表。

“罪臣孟狂沙,愿率南诏举国归顺,恳请秦王殿下饶命!”

曾经不可一世的南诏首领,此刻卑微如蝼蚁。

龙天策看着他,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孟狂沙,你可知罪?”

“知罪!知罪!”

孟狂沙连连磕头。

“念你最终献城投降,免去死罪,贬为庶人,迁居长安,终身不得返回滇地。”

龙天策的处置,既彰显了威严,也留了余地。

大军入城时,大理百姓夹道欢迎,有的捧着热茶,有的献上食物,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们终于明白,唐军的到来,不是灾难,而是新生。

龙天策骑着战马,行进在大理的街道上。这里的建筑融合了白族、彝族、汉族的风格,风情独特。他看着两旁欢呼的百姓,对身边的陈唐道:“你这‘攻心为上’之策,果然高明。”

陈唐谦虚道:“此乃殿下仁德布于天下,民心所向,非末将之功。”

玉倾城、朱丽娜等人跟在后面,看着这座从战火中重生的城市,眼中充满了欣慰。朱丽娜用白族语言,向路边的乡亲们挥手致意,引来一片更热烈的欢呼——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大唐与白族友好的象征。

新篇永续:西南一体共繁荣

平定南诏后,龙天策在大理设立“云南都护府”,将南诏纳入大唐的直接管辖。他延续了“改土归流”的政策,却也尊重当地的民族习俗,允许部族首领参与地方治理;他推广中原的农耕技术、兴修水利,让滇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他开办了多民族学堂,让汉族、白族、彝族、傣族的孩子,一起读书识字,促进文化融合。

曾经的南诏士兵,被编入大唐的军队,戍守边疆;孟氏的庄园,被改建成粮仓、驿站,服务百姓;大理的茶马古道,在大唐的保护下,更加繁荣,成为连接中原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商路。

数年后,当龙天策再次回到大理时,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田里稻浪翻滚,集市上商旅云集,学堂里书声琅琅,各族百姓和睦相处,互通婚姻,早已分不清谁是汉族、谁是少数民族。

他站在五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苍山洱海,心中感慨万千。从岭南到西南,从杨刘到孟氏,他用一生的时间,续写着大唐的“新篇章”。这篇章里,没有征服的血腥,只有融合的温暖;没有割据的壁垒,只有一体的繁荣。

西南的“新篇章”,在大理城的和平易主中,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属于这片土地的未来,还在继续书写——在各族百姓的欢声笑语中,在茶马古道的马蹄声中,在学堂里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中,走向一个更加辉煌、更加包容的明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