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桑之黄落,容色凋谢。他家里的情形原来如此清苦,不过,我从来没有怨言,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管怎样都是幸福的。然而,婚后的生活,彻底粉碎了我天真幼稚的心。这些年,我从早到晚里里外外辛苦操持,没有一点偷懒,没有一天抱怨。日子艰辛并不能摧垮我的心意,你的所作所为才真的让我伤透了心。平庸、无能、懦弱皆可原谅,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脾气暴躁,才是婚姻的大忌。我几次劝说与你,你居然恼羞成怒,对我大打出手。这日子是过到头了。
淇水潺潺,打湿了车幔,哭瞎了双眼。我独自一人黯然回到娘家,兄弟们不问缘故,讥我狼狈见弃徒留笑柄。我无言以对,无人倾诉,只能含悲忍痛,独自一人默默哀悼,这半世的孽缘。
五、断离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你我从小相识,原也是青梅竹马。那年家宴,你十六,新束发髻、眉清目秀、笑意盈盈。你说“有美一人,与子偕老”,我心荡然,总以为,总角之交,白首不相离。从没想到多年夫妻终成怨偶。淇水再宽自有岸,沼泽再大也有边。凡事皆有尽数。事已至此,缘已穷尽。我不会再为你辗转反思,不会再为你付出所有,不会再为你自欺欺人。我虽弱质,尚有理智。我虽色衰,尚能自立。我虽孤寂,且能自爱。今天,我的梦醒了。醒来的每一步,步步都在塌陷中,但我还是咬着牙,走出了这第一步。
这首《氓》,赠予你,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赠予淇水两岸的女子:爱来的时候,是一阵狂风。你要小心护住自己。爱走的时候,是最静的海,你要像月光一样透明。
故事没有完……
一千多年后,朱熹重读《氓》: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
朱熹见情便是淫,“淫妇说”是他的首创。但他的矛头实际上是借“淫妇”对准天下士子的“盖一失其身,人所贱恶。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夫子的深意,可惜后人不爱听。
但是弃妇之说,因此根植。千百年来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这首诗细细看来,这段姻缘破裂的根本原因,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直接的导火线是“至于暴矣”。
“三岁食贫”,婚后的贫穷生活或许是这个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代价。但氓这个小子,脾气暴躁,动手打人。品行不端,三心二意,是这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坚强女子所无法容忍的。
女子一气之下回到母家,“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从头开始回味两人从相识、相恋、结亲到分手的全过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句话,充满了小女子的娇羞可人之态,后人称之为最美的情话之一。同时,她也自我反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把自己陷入感情泥沼中的深深痛苦,昭示后人。又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中悟了出来。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爱的幻梦从此消失。最后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中恩断义绝,理智而平静地了结了这段婚姻。
整首诗,前情款款,爱意绵绵。嫁亦欢愉,别亦决绝。长调慢词,娓娓道来。不见弃妇的卑微与绝望,只有诀别时的果敢与冷静。
我只想说,她,很深情、很平静,离得也很果断,很爽!
《氓》,如同一简休书,写的是一位女子休夫的心路历程,其人其事可敬可佩!
后来人云亦云什么“弃妇悔词”,曲解诗意算小,看不到两千多年前女子的胆识和勇气,才是更可悲的。
弃妇,这个词,压了女人们一千多年。弃妇,还是休夫,一念之差,一生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