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历史的魔法师 > 大宋王朝 传奇时代风云变幻(第5页)

大宋王朝 传奇时代风云变幻(第5页)

当时有人做诗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2.岳飞抗金

绍兴十年(1140),金兵大举南侵,顺昌告急,宋高宗赵构急命淮河流域的驻军前往增援。岳飞(1103~1142)所部的防区距离顺昌最近,他急命前军统制张宪和游奕马军统制姚政领本部兵马,率先驰援顺昌。宋廷下诏,要他趁机恢复中原,说:“向东争取收复东京,向西尝试增援关陕一带的部队,北连河北义军,这是中兴的大好时机。”

时机确实很好,当时兀术大军被刘铸阻挡在顺昌城下,张俊部将王德及韩世忠所部英勇杀敌,逼得东线金军节节败退,而西线完颜呆统率的金军也被吴蚧击败,退守凤翔。六月初,岳飞从襄阳、鄂州(今湖北武汉东南)出发,派李宝、梁兴、赵云、董荣等将率游击部队迂回骚扰金军后方,又派武赳、郝义等将率轻装步兵西进与吴琦、吴蚧等部取得联系,以保障主力侧翼,本部兵马直捣东京。

然而,此时刘錡已在顺昌大败兀术,金军主力退回开封,南宋朝廷得到这个消息后,认为危机已经解除,立刻要求前线各军采取守势,以便和金朝再开和议。六月下旬,司农少卿李若虚赶到德安(今湖北安陆),传达赵构的旨意:“兵马不可轻动,应该立刻班师。”岳飞对李若虚说:“我的进军计划已经部署好了,一半军队都已经开拔,怎能说退就退?况且现在时机大好,士气高涨,如果退兵,再想恢复中原就难如登天了!”

李若虚也激于义愤,慷慨陈辞道:“好吧,我来承担假传圣旨的罪过,你就说我来到军中,只是催促你进兵,没提班师的事情。请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吧!”兀术从顺昌城下败退后,立刻派大将韩常守备颍昌,翟将军守备淮宁,三路都统阿鲁补守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构筑起牢固的开封外围防线。兀术本人则和龙虎大王合兵,作为总预备队留在开封。

绍兴十年(1140)闰六月十九日,岳家军骁将张宪推进到距离颍昌40里的地方,韩常统军来战,被张宪打的大败,弃颖昌而逃。张宪随即会合牛皋、徐庆等部,又拿下了淮宁。

二十五日,韩常得到兀术派来的增援,发起反攻,想要复夺颍昌,被岳家军踏白军(即敢死队)统制董先、游奕马军统制姚政分兵杀败,再次溃逃。韩常是兀术的爱将,作战极为勇猛,但至此时,连他都灰心丧气,悄悄对人说:“岳家军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不是投降为好呢?”

兀术听闻此事,吓得肝胆俱裂。开封外围的三个据点转瞬间就被岳家军夺取了两个,剩下一个应天府原属张俊的战区,岳飞就几次写信给张俊、刘锖,要两军北上,协同进攻。然而顺昌之战后,张俊已经奉诏班师,刘锖虽未退兵,却也停在顺昌,不敢违命前进。岳飞分路进兵,二十五日攻克郑州,七月一日再取洛阳,虽然屡战屡胜,战线却越拉越长,侧翼也没有友军保护,这就给了兀术以可趁之机。

七月初八,兀术得到盖天大王赛里等率领的主力军的增援后,召集诸将开会,说:“南朝各部都好打,只有岳家军勇不可当。为今之计,只有直捣其腹心,消灭其统帅部,那么岳家军自然也就溃散了。”他探听到岳飞本人驻扎在郾城,就挑选精锐骑兵一万五千,直扑郾城。

兀术大军来到郾城,宋金双方都摆开战场。岳飞先派他的儿子岳云带领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他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打胜仗;如果不能打胜,回来就先砍你的头”岳云答应了一声,就带头冲上阵去,奋勇拼杀。宋军随着岳云,杀得金兵丢下了遍野的尸首。兀术败了一阵,就调用他的“铁浮图”进攻。“铁浮图”是经过兀术专门训练的一支骑兵,这支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以三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冲锋;又用两支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叫做“拐子马”。岳飞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命令将士上阵时候,带着刀斧。等敌人冲来,弯着身子,专砍马脚。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岳飞就命令兵士出击,把铁浮图、拐子马打得落花流水。兀术听到这消息,哭的很是伤心,说:“自从起兵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这下全完了”但他不肯认输,过了几天,又亲自率领12万大军进攻宋军。岳飞部将杨再兴带领300名骑兵在前哨巡视,见到金兵,立即投入战斗,杀伤敌人两干多。杨再兴也中箭牺牲。宋将张宪从后面赶上,杀散金兵,兀术才不得不逃走。

兀术在郾城失败,又改攻颍昌。岳飞早料到这一点,派岳云带兵救援颍昌。岳云带领八百骑兵往来冲杀,金兵竟没人能抵挡。后来宋军步兵和义军分左右两翼包围,金兵又打了个大败仗。这时候,由梁兴率领的太行山义军和黄河两岸的各路义军,也纷纷响应。他们打起岳家军的旗帜,到处打击金军,截断金军的运粮线。金兵看了吓的心惊胆战。岳家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距离东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得直流眼泪。岳飞看着这个胜利的形势,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他鼓励部下说:

“大家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经过颍昌大捷,兀术主力已不堪再战,但岳家军也伤亡不小,短期内无法再孤军深入。

如果此时其他各路宋军能够前来协助,相信开封指日可下。然而南宋朝廷却依旧严令各军班师,甚至把驻扎在顺昌的刘椅也调回镇江。岳飞上奏说:“现在河东、河北各地义军蜂起,而我本部兵马也土气高涨,天时、人和都对我有利,敌弱我强之势已逐渐显现,如果退兵,则功败垂成,时不再来,机不可失。”然而赵构仍然下诏,严令“不得深入”。

岳飞眼见友军纷纷后撤,并且后方的粮草也逐渐停止供应,他仰天长叹道:“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遂将主力撤离洒下无数鲜血才得以收复的郾城、颍昌等地,退守淮中防区。

3.奸相秦桧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曾任北宋监察御史、御史等。“靖康之难”发生时,秦桧夫妇也同时被俘虏到北方,做了金人的阶下之囚。

秦桧为了获得自由,在金太宗面前竭力鼓吹和议,这自然得到了金太宗的赏识。秦桧被派到金太宗的弟弟、大将挞懒手下当军事参谋。建炎四年(1130),在挞懒的默许下,秦桧和他的妻子回到南宋。

回归南宋后,秦桧把自己打扮成很可怜的样子,声称自己是杀死了金兵的看守才逃出来的。虽然朝中很多大臣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但高宗却深信不疑,他正需要一个像秦桧这样了解金朝内情的人帮助自己推行和谈,再加上宰相范宗尹的极力推荐,秦桧于绍兴元年(1131)出任参政知事。

秦桧入朝后,立刻反戈一击,不到半年,就把范宗尹排挤出朝,自己出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范宗尹也算是用人失察,养虎为患,自食恶果了。

当了宰相之后,秦桧就开始干起了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许多朝臣的激烈反对,曾经被罢免了宰相职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还是把秦桧当做心腹看待,过了几年,又重新任秦桧为宰相。秦桧利用他的权力和地位,勾结金朝,千方百计破坏抗金将领的活动。这回听说岳飞连战连胜,准备直捣黄龙府,大起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发出命令,要岳飞从前线撤兵。

岳飞派人送奏章给高宗说:金兵已经丧尽士气,我军士气高涨,胜利就在眼前,时机不能错过。他请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许他继续进军。秦桧接到岳飞奏章,又想了一个恶毒的手段,先命令张俊、刘光世等大将的人马从淮北前线撤兵,然后对高宗说,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已经成为孤军,不能再留,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叫岳飞撤军。岳飞在前线等待高宗的进军诏令,没想到接到的却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紧急金牌。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了,气愤得泪流满面,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兀术打听到岳家军已走,马上重整旗鼓,向南进攻。本来被岳飞收复的河南许多州县,一下子又全部丢失。

秦桧和宋高宗决心向金朝求和。他们恐怕受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阻挠,把他们召回京城,让韩世忠做枢密使,岳飞做枢密副使,名义上是提升,实际上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秦桧夺了岳飞的兵权,就派人向金朝求和。公元1141年11月,金朝派使者到临安,谈判议和条件。谈判结果:宋、金之间,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大散关为界;南宋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银绢各25万。

朝廷的做法当然令岳飞心寒,于是岳飞一怒之下辞职,径直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这样的做法在政治上显然是幼稚的,这就给后来岳飞遭到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岳飞辞职之后,张俊立刻上书,说岳飞:“一门心思地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的意图是想要要挟皇帝而已。”而岳飞的辞职加上皇帝原本内心的猜忌便坐实了这个说法。

南宋朝廷猜忌岳飞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淮西兵变的爆发,这次兵变更加深了高宗原先的武人不可信的观念,岳飞也就更加在劫难逃。

此时岳飞的声望如日中天,他文武双全,不贪财,不好色,不喜物质享受,又甚得军心民心,简直就是一个完人,这样的人如何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猜忌?

高宗在之后的日子里,完全放弃了北伐,时时不忘北伐的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就成为了赵构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此时主力打手秦桧粉墨登场,当时的中兴四将之一张俊也与秦桧合谋。秦桧以岳飞的心腹王贵为突破口,亲自操刀,一手主持编造出了岳飞的“莫须有”罪名,从而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冤案。

岳飞含冤而死,而他的死也彻底灭绝了南宋恢复中原的希望。

4.厓山之战

南宋的腐败被元世祖看在眼里,他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率领元兵二十万,分两路进军,一路从西面攻打鄂州,另一路从东面攻打扬州。这时候,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拥立了一个四岁的幼儿赵显做皇帝。伯颜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四岁的皇帝赵显,只是挂个名的。他祖母谢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诏书发到各地,响应的人很少。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起兵。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防守。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朝廷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带兵乘上海船出海。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伯颜说:“我们皇上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以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害怕。”

文天祥的义正言辞,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色。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留下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告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最后,南宋终于在德祐二年(1276)正月,向伯颜献传国玺,宣布向元朝投降,要求成为元朝的藩属。南宋这样的投降不为元朝所接受。二月间,元兵逼近临安。三月,伯颜率军进入临安。宋恭帝、全太后以及官僚和太学士被俘,押送到大都(今北京)。恭帝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后来入寺为僧。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临安,不久也被押往大都。

张世杰、刘师勇及苏刘义等将领以朝廷不战而降为耻,各自领本部兵马撤出。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益王赵呈、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重整兵马,封赵呈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率大兵穷追不舍,二王一路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呈登基,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