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在仁寿宫中一病不起。早已想得到皇位
的杨广更是跃跃欲试。他加紧与杨素等人书信往来,勾勾搭搭。有一
天,偶然被杨坚察觉,杨坚如梦方醒,发觉自己被骗了。事又凑巧,
杨坚最宠爱的宣华夫人又神色不定地跑到寝宫,哭着向他说:“太子无?
礼!”原来,宣华夫人上去厕所,被杨广拦住,欲行非礼,她拼命挣扎方得脱身,杨坚更是大怒,大骂:“这猪狗不如的畜生,怎么能托付大事!独孤后呀,你真是害了我呀!”他想起被冤枉的长子杨勇,想重召他来,但为时已晚。早已布置周密的杨广没容他反悔,就先下手派人将其害死了。杨广继位,这就是隋炀帝。
杨广以“忍”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不管人们喜不喜欢杨广的这种虚伪之术,但这种办法在中国传统社会,历朝历代都用过,因为政治斗争只讲结果,不讲手段。
杨广之忍术,人们固然不提倡,我们之所以写出来是告诉人:;们杨广的虚伪之术也是一种忍。大千世界,人生百态,采用何种手段去做事的人都有,也好叫人擦亮眼睛。
王莽书生之忍
新朝的王莽,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通过和平方式而走上帝位的书生皇帝。而这个王朝的昙花一现,即使今天看来,也是意味深长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在中国封建社会,书生做开国帝王实是一大怪胎,王莽为了登上皇位,煞费苦心,忍了多年,其结果不免使读书人一声“长叹”!
沽名钓誉矫情作伪
公元16年,即汉成帝永始元年,王莽因为是王太后的侄子,被封为新都侯,这时,王莽30岁。又过了七八年,王莽看准时机,揭发了许氏伙同王长、王融希望废后的一系列阴谋,由原大司马王根推荐,做了大司马,从此,王莽开始了他沽名钓誉的生涯。
王莽做了大司马以后,做出一副极其清廉高洁的样子,每当从朝廷上得了赏赐,全部分给宾客僚属,自己分文不取。在生活上,他也格外节俭,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素淡的饭菜,几乎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两样,这一招使他获得了世人的好感和支持。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有病,朝廷上的公卿侯爵多派夫人前来探视,这些人都穿着绫罗绸缎,头上戴着珠宝首饰,王莽的妻子急忙出门迎接,穿的是粗布衣服,衣不拖地,裙子刚刚盖过膝盖。客人们以为她是王家的仆妇,等悄悄问过别人之后,才知道她就是王莽的妻子。王莽家招待客人礼数十分周到,但仅是清茶一杯而已。由此看来,王莽在这一方面确实是个富有心计的人。自这以后,王莽开始有了清廉俭约的名声。
不仅如此,王莽还博得了“直臣”的美名。一次,太皇太后王氏设宴邀请傅太后、赵太后、丁皇后等人一同聚会,主事官员在座位正中摆下一把椅子,太皇太后坐,在旁边又摆下一把椅子,傅太后坐,其余则排列两边。这时王莽走进来,大声喝问:“上面为什么设着两个座位?”主事官员回答说:“一个是太皇太后的,一个是傅太后的。”王莽说:“傅太后乃是藩妾,怎得与至尊并坐,快撤下来!”傅太后听说她的座位被撤掉,就没来赴宴。后来,傅太后胁迫哀帝罢免王莽,王莽听到了消息,马上自请免职,哀帝也未加挽留。就这样,王莽又回
到了他的新都封地。不过,这件事虽使他遭到罢官,却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名声,众人都认为王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董贤的父亲曾任御史,因此董贤得以为太子舍人,当时年纪才十五六岁,哀帝偶尔在殿中看到他,还以为他是女扮男装,一见之下,竟倾心相爱,再加上董贤贯会柔声下气,搔首弄姿,更让哀帝宠爱,以致两人食同案、寝同床,形影不离,后来连董贤的妹子和妻子也轮流陪哀帝寝居。董贤一家平步青云,真是独邀主宠,公侯满门。
哀帝荒淫过度,于26岁而亡,董贤虽对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习事务,无法理丧,太皇太后王氏便命王莽入都帮助董贤治理丧事。这又给了王莽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王莽入朝,先不问丧事如何办理,而是顺应人心,罢黜了董贤,迫他自杀,并将董贤一家迁徙他地,将其家产估卖充公,然后才料理了哀帝的丧事。
王莽独掌大权以后,便与太皇太后商议,迎立中山王箕子为嗣。王莽为了讨好太皇太后,把平时得罪她的傅、赵等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太皇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以后进一步夺取政权扫清道路。
妄称祥瑞位极人臣
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当时平帝只有九岁,一切权力均由王莽把持,就是太皇太后王氏也被王莽哄得团团转。朝廷中的正直大臣见王莽渐无人臣之礼。大多数陆续辞职引退。在朝的官员,多趋炎附势,尤其是历任三朝的大司徒孔光。不过,王莽自己也很明智,知道自己多半是靠了太皇太后王氏的信任才得以独揽大权的,人心其实并未收拢。王莽想了多日,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地方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献入白色雉鸡。平帝元。
始元年正月,塞外果有蛮人入朝,说是由于仰羡汉朝德仪,特来人献白雉一只。王莽一听,非常高兴,立即禀告了太皇太后,把这只白雉
送到了宗庙里。亏得王莽读过书。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原来,周朝成王的时候,越裳氏也曾来中原献白雉,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辅佐幼主的周公,才买嘱塞外蛮夷来汉献雉。其实群臣都知道是王莽所为,但谁也不愿揭破,反而仰承王莽的意思,说大司马王莽安定汉朝,当加为安汉公。太皇太后即日下诏,王莽故作姿态,上表一再辞谢,并要求加封迎立平帝有功的孔光等人,自己最后只受爵位,退还了封邑。
王莽还大封刘氏宗室,凡刘氏王侯,只要有后者,一概升爵封赏,退休的土大夫及其子女,也都给予俸禄,甚至对孤寡老人,也遍济周恤,使得天下吏民,无不称道。后来,王莽又上书太皇太后,说她年事已长,不宜署理小事,凡封爵已下诸事,均交自己处理。太皇太后当然同意,于是,天下就更是只知王莽而不知汉天子了。
王莽还不满足,又秘密派人买嘱献瑞。第二年,黄支国献入犀牛,汉廷上下均感惊异,都觉得黄支国远在海外,从不和汉朝交往,难道又是仰慕安汉公王莽的威仪,前来拜服?随后,又接到南方某郡的报告,说是江中有黄龙游出。祥瑞迭出,真是称颂不迭。这年夏天却出现了罕见的大蝗灾,王莽就是再有本领,也无法把这说成是“祥瑞”。于是另出新招,借灭蝗来提高自己的威望。王莽一面官吏查勘,准备救济灾荒,一面启奏太皇太后,宜减衣节食,为万民做出榜样。尤其是王莽自己,戒除荤腥,不杀生灵,还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以充做救灾费用。朝廷公侯见王莽如此大方,也不好不效法,先后捐款捐
物的多达二百多人。
过了不久,连下阴雨,蝗灾渐退,稼禾复生,大家都说安汉公德感天地,王莽由此又得到了一赞誉之声。
平帝12岁时,王莽建议选立皇后,并采用古礼,选娶12名后妃。
王莽令人选择世家良女,造册而入。主管官员揣摸王莽的用意,多选豪门士族之女,尤其是王氏女子,几乎占了一半,连王莽的女儿也在内。王莽本想让自己的女儿独占后宫,又不便明言,就故意启奏太皇
太后,说是王氏女子应该一并除去。太皇太后正弄不清什么意思,群臣却议论汹汹,都要求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还要再选11名凑数,群臣尽皆抗议,说只需王皇后一人即可。太皇太后优柔寡断,只好听从了王莽和群臣的建议。王莽又把皇室所赏赐的钱物拿出八九成分赐给其他随嫁媵女及其家属,使得别人感恩戴德。
王莽这样做事,有时太过露骨,连他的儿子王宇也看不惯。王宇怕日后出事,屡次劝谏王莽,王莽概不听从。王宇无法,便派人在王莽门前洒露血迹,王莽迷信,也许会相信那是上天垂戒,多少加以收敛。没想到洒血的人竟然被卫兵发现逮捕,连累王宇,王莽竟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杀死了他的亲生儿子及其同党,并把平帝生母卫抵的家族及其支族尽数屠戮,只留下卫后一人。
王莽之女既为皇后,王莽就更加想方设法地讨太皇太后的欢心。他认为太皇太后年老体弱,独居深宫一定十分憋闷,就建议她外出旅游,并借机关问孤寡。太皇太后当然求之不得,立刻答应,王莽还准备了许多钱帛牛酒,沿途赏赐穷困老弱之人,弄得万民拜呼,好不热闹。再加上所到之处皆是名胜古迹,老妇人仿佛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真是说不尽的欢愉。王莽讨好太皇太后,真可谓体贴入微。太皇太后认为王莽实在是孝顺极了,别说是侄子,就是亲生儿子也远远比不上啊!
王莽行事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处遵循古制,一是相信符命灵异。其实,这是王莽笼络人心的手段,至于他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却是十分难说。王莽根据周朝的先例,特别创议,设立明堂灵台,还建造了
近万间学舍,专门招纳儒士名人,设官考校,贤者为师,悬陋者为徒。
王莽见南方北方都来献瑞,独有西羌东夷未见入朝,就买嘱有关人等,
让他们密往办理。不久,东献方物,西献鲜小海(即青海)等地。王莽十分高兴,立即征发囚犯边民,前往垦戍。群臣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向太皇太后王氏奏请说,当初周公辅政七年,制度乃定,如今安汉公辅政才四年,就大功告成了,应当把安汉公升到宰相的地位上去,列于诸王之上,并应加赐九锡。太皇太后一概应允。
这期间,上书请加封安汉公的就有近五十万人,太皇太后见朝野上下如此恭维王莽,也弄不清真假,只是加紧催办,行九锡之封典。九锡封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级别的封赏仪式,所封之物共有九种。受封之后,其德望权位,仪仗用度,几与皇帝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