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简介 > 第三章 宫廷政变(第4页)

第三章 宫廷政变(第4页)

此后,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8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越来越差。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打,北王的亲戚因为跟东王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就说把那人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也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装“天父下凡”的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8年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很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也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达开在87年带领大军出走。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祈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祈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惟独对恭亲王奕祈不敢掉以轻心。奕祈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祈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祈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祈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扰。

8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祈摒于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诉与肃顺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原为咸丰的官人,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她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慈禧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祈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8年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月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祈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权利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内部肃顺集团和奕忻、慈禧集团矛盾的总爆发。“辛酉政变”成功后,奕忻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进爵,至于慈禧由“垂帘听政”跃上权力的塔尖,控制清政府最高权力达40年之久,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898年月9日,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光绪帝一心想改变国事贫弱的局面,于是决心接纳维新主张。

898年月,反对变法的恭亲王奕祈病死,康有为即刻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请变法,光绪帝于月日颁布由翁同龢草拟的《定国是诏》,变法运动正式开始。光绪帝任命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职,准予专折奏事,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诏令。

随着变法运动的高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与维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变法诏书下达后的第四天,慈禧就强迫光绪连下三道命令提拔后党,并在内廷布满亲信监视光绪和维新派的活动。8月日,光绪帝发布“谕旨”说,他将于0月与太后一起到天津阅兵。此后京城风传届时西太后会废掉光绪。9月日,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然后谋划营救策略。

当时朝中所有将领中袁世凯曾长期驻兵朝鲜,知道国内外的形式,也主张变法。于是,谭嗣同以极其恳切的言辞密奏光绪,拉拢袁世凯,给他一些恩惠,希望袁世凯成为勤王保驾之臣。9月号,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次召见了他。

9月8号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袁世凯。试探袁世凯一番后,谭嗣同拿出了光绪帝衣带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现在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立刻就去颐和园告发我,让西太后砍我的头!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到这里,谭嗣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决心。袁世凯听了装出一幅很生气地样子,提高了嗓门说:“足下把我袁某当成是什么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个人的皇上,而是我们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只足下一个人!足下如果有什么教诲,我愿洗耳恭听!”

谭嗣同把计划和盘托出,希望袁世凯在天津阅兵那天带领自己的人马辅保皇上,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袁世凯表示:就算豁出命来,也要保得皇上周全!谭嗣同又叮咛一遍,这才离开法华寺。

袁世凯急忙赶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路,随后他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发。这天深夜,当慈禧知道这件事后大惊失色,立刻采取了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同时,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000军士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梁启超逃到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为。日到日的三天时间里,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9月日,梁启超见到谭嗣同,劝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不同意,梁启超再三劝说,谭嗣同也不应允,说“我谭嗣同愿意做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谭嗣同被逮捕。在狱中,他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8日,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伊尹像

◆商丘伊尹墓

延伸阅读

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在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了一部古书《竹书纪年》,内称仲壬去世,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返回,杀伊尹,遂引起“伊尹究竟是贤相还是篡位的奸臣”这桩公案。学者们为此聚讼纷纭,争辩不已。

不少人认为《竹书纪年》是史料价值极高的先秦古籍,因而“太甲杀伊尹”之说不诬。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其中以清朝崔述的考辨最具有代表性。崔氏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引用《孟子》、《尚书》中的有关资料,证明《竹书纪年》记载的讹误,很有说服力。

◆商代玺印

赵高、李斯矫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于沙丘,留下遗诏命皇长子扶苏继位,太监赵高篡改遗诏,胁迫丞相李斯共同拥立幼皇子胡亥继二世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李斯矫诏,不仅令赢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

◆李斯像

延伸阅读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李斯死后,赵高升迁宰相,他利用职权大量诛除异己。他想要检验大臣们是否俯首听命于他,便在秦二世3年(公元207年)8月的一天,命人把一头鹿牵入宫中,献给二世。赵高说:“我把这匹好马献给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头鹿,哪是什么马,便大笑道:“丞相弄错了!怎么把鹿当成马呢!。”赵高仍坚持说是马。二世不信,就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什么主意,有的不敢作声,也有几个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

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精神惑乱,竟分辨不出鹿和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陛下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时,未能严格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以致今天鹿马不分。现在您必须依照至圣大德的做法,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二世听信太卜鬼话,便躲进上林苑中性斋戒之礼去了。

二世一走,赵高就把那些据实说鹿的人统统杀掉。从此宫中内外都畏惧赵高,没有一个敢表示异议的人。赵高篡秦,只在早晚之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