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善选择 > 第十章 因事而变不死守一法(第9页)

第十章 因事而变不死守一法(第9页)

“见好就要收,处世不可贪”是世上小聪明者应当切记的名言,不可违之,因为在成大事者的思想意识里,他们对于人生的基本态度之一就是“多乐没好嬉,盛者势必衰”!

4狈牌是另一种胜利

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东西,我们就会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相伴。古往今来,因放弃而得到胜利的典故和事迹不胜枚举。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纷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乐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是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从而得到另一种胜利。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陷入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在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欧洲金雕筑巢于高山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一窝,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份,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到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因为在它眼里,一个都不能少的结果,就是一个都不剩。

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残酷的饥饿,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会全部饿死。人生也是如此,有时也会徘徊在十字路口,面对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难以抉择。此时我们何不像金雕一样学会放弃,去寻求另一种胜利呢?

尽管人生奋斗不止的目的是获得,比如获得财富,获得荣誉。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必要,学会放弃,在深秋时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另一种胜利。

8贝笾侨粲拮苁侵

据《菜根谭》记载:“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多捐身败德之媒,五分便无悔。帜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济五分,器便稳。”

意思是说只张“五分”(二分之一)帆却平安地驶行着的船,只注“五分”水却稳妥地保持着平衡的容器,对于个人如何更好地处世,如何保持包括上下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平衡,是一项很好的启示。

为人处世应严守操行、不露锋芒,即应做到智通权财不足自恃,不足自耀也不足自夸。人与人之间的一般言行答对,看似区区小事,但能否有一种高深的修养,能否处理得稳妥、圆熟和周到,往往就决定着事的成败、人的生死,也就是“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所以注重精神修养的人,在这一方面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不得不加大力度。我们先看看洪应明列举的几位历史人物的史实,就可以明白其中道理。

霍光是西汉的重臣,受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国君,因刘贺荒淫无度,即位27天后即遭废。霍光再迎立刘询为汉宣帝。史载汉宣帝即位时,在去拜祭祖庙的路上,霍光同车陪乘。汉宣帝十分畏惧,好似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后因霍光有事离去,由另一位将军代替霍光陪乘,汉宣帝才敢活动四肢,才有了少少的一种安全感。霍光死后,他的妻儿子女全遭诛杀。《汉书》记载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声威权威能镇住皇帝者,当然不可容留,霍氏家庭的灭门之祸,正是始于霍光陪同宣帝乘车一事啊。”

石崇是西晋文学家,他任荆州刺史时,曾纵容部下拦路抢劫客商,得了很多财物,成为巨富,生活奢侈,连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望尘莫及。石崇与王恺曾多次想着法儿比富;王恺命家人用米酒洗锅头;石崇就拿家人用白蜡来当柴烧。王恺为带妻妾出外游玩,所经之路,就命人用紫色的丝布来围成一条有四十里长的临时“胡同”,让老百姓能闻其声不见其人;石崇听说后,则命仆人用五彩锦缎围成了另一条足有五十里长的“胡同”。王恺在比富的路上老总输给石崇后,唯有向晋武帝求援。晋武帝就将国库中收藏的唯一一件外国进贡来的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想为自己的舅舅争回一次光。殊不知石崇见后,故意将这珊瑚树打烂,并让仆人抬出了六七株高三至四尺的、更为富丽的珊瑚树来赔给王恺,令其目瞪口呆。由此可见,石崇的财富有着国库的财富也无可比拟之处。最终,正是财富美色使石崇及其全家老小尽遭灭门之灾。史载石崇在刑场上叹道:“这回那些下贱者可以沾得我家的财富利益了。”他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财富,旁边有人回敬他说:“你知道过多的财富可招祸患,为何不将这些财富早些分给百姓呢?”石崇才哑然无对。

韩信作为刘邦麾下的头号战将,勇冠三军,不论是带兵方法还是军事谋略,都有远非刘邦所可企及之处。对此,刘邦与韩信都是心知肚明的。问题在于作为部下的韩信,对此毫不谦逊。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在你看来,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不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直肠直肚就答;“我是越多越好。”虽说这留下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千古美谈,但却在刘邦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引起戒备。后来韩信又在刘邦受困之时竟提出设“齐王”的要求相要挟。刘邦虽然答应了,到后来终于借故杀掉了韩信。

陆机是西晋的文学家,出身于吴国的高级士族家庭。吴国被西晋剿灭之后,他与其弟陆云远居旧里。闭门勤读近十年之后,兄弟二人来到晋都洛阳,以他们的文才为当时的权贵所推崇,以至有“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之说。陆机趁此而热衷仕途,依附权贵,后卷入著名的“八王之乱”,为成都王率兵攻伐长沙王,战败而归,被宿怨者进谗言,诬告他久怀不轨之志,终被成都王杀死,并夷灭三族。

以上的悲剧,是由封建社会的臣子与君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韩信可称为西汉的开国元勋;霍光则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辅政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在客观上有助于西汉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陆机和石崇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里久负盛名的文学家。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罪不当死,但事实却是如此。这样看来,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锋芒毕露、争强好胜、不居人后、缺乏谦逊的种种处事方式及表现,成了导致他们悲剧的直接诱因,他们的才华盖世、权势在握,却都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了一条心弦。

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甚至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可以的。“难得糊涂”这句话并非一般人能够说出,这是聪明人说出的一句聪明话,只是过分聪明的人理解不了,糊涂人也不懂。明朝刘基说:“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智者能带几分愚,就是天下的大智慧了),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说,大智若愚总是智,贵生“大智”,妙在“惹愚”。

10狈牌是一种大智慧

对于一个人来说,放弃有时是一个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有时它是一个极具智慧的行为。因为,放弃本身也蕴涵着潜在的价值。一个明智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柿农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们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拿到美国去却可以赚取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故事看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对我们的企业决策者同样有教育意义。在企业的投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

不要总把“放弃”看成是一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懦弱行为。因为,放弃是一门学问,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11庇惺保失去后将获得别样的拥有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然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又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了一只,周围的人备感惋惜。不料那老人又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更让人大吃一惊。“是这样,”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还能穿呢!”

显然,老人的行为已经有了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有时事物的价值不在于谁占有,而是在于如何占有。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对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

有两个朋友曾结伴出门旅游,在即将返回的时候他们发现钱包不见了。其中一个人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寻了个遍,询问了许多人,还到派出所报了案,结果一无所获。而另一个朋友在发现丢了钱包之后,不是一味地懊悔,而是积极想办法,考虑如何才能挣到回家的路费。他走进一家饭店,向老板讲明了自己的情况后,用给饭店洗菜的办法为自己和同行的朋友挣得回家的路费。直到现在,一提起这件事他也总是说:“旅游的时间那么短,有趣的事那么多,为了丢失钱包而一直烦恼下去很不值得。”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为什么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一直伤心呢?

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但对其所持的心态却不同。有的人总是向别人反复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这是很没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表现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普希金的抒情诗《如果生命欺骗了你》最后有两句话是:“一切都如烟云,一切都会消失;让失去的变得可爱。”显然,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要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