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尊者讳,为上司讳
为人切记"闲谈莫说人非",做事尽量顾及他人的感受,特别对于自己的上司,应心存一个’敬"字。为尊者讳,替上司保密。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中国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自身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朱元璋儿时的一位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们儿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触犯了“逆鳞”,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原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这些经历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卑微的。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璋便对这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字,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洪武年间,大兴文字狱,唯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院编修张某。他在作贺表文里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看了发怒说:“这老儿竟骂我是强盗呢!"差人逮来当面审讯。张某说:“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硬,放掉罢。”左右侍臣私下议论:“几年来才见饶了这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最要紧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伤害上司的尊严,同时注意替上司保守秘密。
2。在失意者面前不谈你的得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失意时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一次,我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我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就忍不住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
我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我也有过低潮期,当正风光的亲戚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高,年终奖金如何如何多时,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与人相处要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正得意,要你不谈论是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准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也可以和其他得意的人谈,你们共同享受着心情的愉悦、人生的快乐;但是千万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此时最脆弱,也最多疑,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觉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来说都将是一种伤害,这种痛苦的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所以,我们说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自己的得意,一方面是从道德上的考虑,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正当失意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上的考虑。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攻击性较少,郁郁寡欢是他们表现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想想看,这有多不值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能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釆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伤,至少这是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像前面所述我那位失意的朋友后来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之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来往过。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者中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尽量少说话。
3。尊敬对方的“闪光点”
人际互动,为的是交朋结友,图的是互助互惠,守的是一
个"敬"字。请把目光锁定对方的闪光点。
长久以来,“投其所好”作为一个贬义词被人所鄙夷。这主要是因为“投其所好”者的目的往往是自私的,不可告人的。假如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理的话,“投其所好”就可以正名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欢喜、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转变为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
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美好的一面。
(2)寻找对方的“兴趣点”
在与别人交谈时,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在做或在想别的事情;或者是嘴里应付着,眼睛却注意着别处;或者是转移话题,跟你瞎扯……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尽快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