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有一位名叫莱亚德的英国考古学家,也按照《圣经·约拿书》中对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这里。在对库容吉克山冈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后,他终于找到了辛赫那里布的王宫和亚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书室。证明这里就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
在亚述巴尼拔王的藏书室里,堆满了刻有亚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长达3米,宽2.4米;最小的一块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
这些泥版就是250O多年前亚述人的图书,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法律、宗教以及文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当时历史的最宝贵的文献资料。
过了几年.曾和莱亚德合作、共同发掘库容吉克山冈的一位伊拉克考古学家拉萨姆,再次来到这里。他在1852年到1854年之间,又在库容吉克山冈下发现了另一处王宫藏书室,找到了许多新的楔形文字泥版,而且还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
他在亚述巴尼拔王王宫废墟的墙上,发现了著名的浮雕“皇家狩猎图”。在新发现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亚述和古巴比伦的神话,其中就有著名的神话史诗《吉尔伽美什》,诗中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洪水的描述,跟《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几乎完全一样,而且,用的是第一人称,表明这是一位亲眼目睹洪水的幸存者的记叙。
还有一块描绘了当时亚述的奴隶劳动时的情景。画面上的奴隶多半是亚述人俘获的战俘,他们戴着手链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系在一起,旁边有手执武器的亚述士兵在监督。
这些浮雕现在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后来,许多英国考古学家相继来到这里对尼尼微相继进行发掘,一共找到了24000多块泥版文书,这些珍贵的泥版文书现在也都收藏在大英搏物馆内。
从1927年到1932年,几个英国考古学家又对尼尼微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挖掘的深度达到离地面27.5米。再次在尼尼微古城遗址里发掘出大量的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
这些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由于19世纪在库容吉克山冈下的无计划的胡乱发掘,尤其是为了得到浮雕和泥版而采用的毁灭性的发掘方式,虽然使大英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稀世珍宝,却毁掉了一座历史名城尼尼微的城址遗迹。
7.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是居鲁士的第三代继承人。他的父亲是居鲁士的堂侄,也就是第二代国王冈比斯的堂兄弟。冈比斯在出征埃及期间,任命年轻的大流士为万人不死军的总司令。冈比斯在回波斯途中病故,波斯祭司高马达趁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冈比西斯二世闻讯返国,在途中暴卒。大流士联合一部分波斯权贵,杀死政变领袖高马达,登上王位,称为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
大流士做了国王(公元前522——前486年)以后,继续对外进行侵略战争,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把附近的许多国家和部落都征服了。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诺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波斯成了一个疆土十分辽阔、国势十分强盛的大帝国。它的版图东边到达印度河,西南包括整个埃及。黑海、爱琴海、地中海、里海、咸海、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波浪,拍打着波斯帝国的海岸。为了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大流士把苏萨、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4个城市作为首都。他一年四季轮流在这4个首都发号施令。
大流士一世把整个帝国划为20多个行省,派总督和军事长官去治理。总督和军事长官直接对大流士一世本人负责,各个行省必须向中央缴纳贡赋。他还在各地安排了“眼目”,监督总督和军事长官执行中央的命令,整个国家的大权都集中在大流士一世自己的手中。
在军事上,大流士一世自任最高统帅,独揽军事大权。他建立了一支近卫军,由贵族骑士和1万名“敢死队”队员组成。
在经济上,大流士一世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规定只有王室铸造的金币才能通行全国,各个行省只能造银币,也只能在本省内流通。金币正面是大流士一世本人的头像,背面是一个弓箭手战士的像,这种金币被称为“大流克”。
在交通上,大流士时代修建了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网络,称为“御道”。沿途设置许多驿站和旅店。据说这最初是大流士为满足其尽快吃到爱琴海鲜鱼的愿望而设立的,但对于全国经济却是意义重大。由于交通发达,沿途又有驿站接济和士兵保护,全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通了御道之后,从小亚细亚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时间,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条大道便成了丝绸之路的西段。他执行促进帝国海上商贸的政策,开辟海上航路,派舰队探索印度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还开通了从尼罗河到苏伊士的运河。他是第一个将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水系联为一体的君主。为了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大流士继承亚述帝国的驿递制度,在帝国境内修筑大道,把首都跟各个省联结起来。最大的一条从苏萨通到爱琴海海岸,有2500公里长,这就是波斯著名的“皇道”。
交通发达促进了帝国的贸易,为了安全,沿途又派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在宗教上,大流士的时代,拜火教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拜火教又称祆教、琐罗亚斯德教,其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和他如何获得真知目前仍有多种说法。拜火教教义集中在其经典《阿维斯陀》中,教义的核心是善恶二元论,善神(光明之神)马兹达和恶神(黑暗之神)阿赫里·曼长期对立和斗争,在不停的对抗中此起彼伏,最终善必然战胜恶。火是善神的标志,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必须坚持对火的崇拜。信徒必须坚持“三善原则”,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后灵魂才能获得拯救升入天堂。大流士时代之前,拜火教已在波斯和米底得到广泛的传播。大流士是各坚定的拜火教信徒,在他的倡导下,光明之神随着波斯疆域的扩大而不断向更远的地区传播他的威力。不过,大流士并没有去做宗教迫害之类的蠢事,在他的国土之内,各地区的神仍安详地在各自的地盘上传播自己的福音。
大流士一世的这些措施有利于波斯帝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同时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8。波斯之王——居鲁士
波斯王居鲁士(公元前558一前529年)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国王,曾被犹太人奉为上帝选定的救世主,被巴比伦人奉为神所选定的君主,被波斯人奉为慈祥的父亲,被希腊人奉为君主的楷模,被罗马人奉为与罗慕洛斯一样伟大的人。
居鲁士是波斯国王和米底公主的儿子。当时,波斯人还处在米底人的残暴统治之下。传说,在他出生之前,其外祖父——米底国王阿斯提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女儿肚子里长出了葡萄藤,茂盛的葡萄藤蔓延开来,遮盖了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宫廷祭司告诉阿斯提,这个梦暗示着他的后裔将取代他的位置,并成为小亚细亚的霸主。阿斯提立即派人去波斯探访,果然发现公主已经怀孕。阿斯提心想:这怎么得了,这个孩子将结束我的统治。于是阿斯提决定把女儿接回家,等他的外孙一出世就把他杀死。
但是,居鲁士出生后,受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害怕阿斯提日后反悔,对自己不利,不敢亲自下手,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奴隶。哈尔帕对这个奴隶说:”国王命令你把这孩子带到山上去杀死,不杀死这孩子,你就去死!”
这个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奴隶把孩子带回了家。这时,恰巧这个奴隶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死了。奴隶和他的妻子就移花接木,把居鲁士充当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
后来,居鲁士仍然活着的消息还是被他的外祖父知道了。阿斯提残酷地处罚了违反命令的哈尔帕。阿斯提又叫来那个祭司,询问该如何处置居鲁士。
祭司告诉他:“居鲁士10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国王的游戏。被孩子们推举为国王的居鲁士,鞭笞了一个抗命的贵族之子。事情越闹越大,以至于国王阿斯提阿格斯亲自介入调查,居鲁士的身份终于被发现。宫廷祭司说,这个孩子已经在游戏中成为国王,不会再第二次成为国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终于消除疑虑,将居鲁士送回波斯。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哥斯便开始与他联络,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则约为内应。原来,当初国王发现哈尔帕哥斯未杀死居鲁士,一气之下,把此大臣13岁的独生子杀死,并烹成菜肴,让哈尔帕哥斯当面吃下。据上面提到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这位大臣“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让他冷静思考如何报杀子之仇。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抗米底。为了说服波斯人追随自己,他命令全体波斯人带镰刀集合,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将超过3公里见方的土地开垦出来。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居鲁士发出第二道命令,让他们在次日沐浴更衣后集合。居鲁士宰杀了他父亲所有的绵羊、山羊和牛,并准备了酒和各种美食犒劳波斯全军。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尽情饮宴。此时,居鲁士问他们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听到大家都选择了后者,居鲁士说:“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们听我的话,就会享受无数像今日这般的幸福;如果你们不肯听我的话,那就要受到无数像昨天那样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鲁士为领袖,起兵攻打米底。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国。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鲁士善于谋略,军事外交配合较好,波斯部队又兵强马壮,因此扩张战争进行顺利,很快占领亚述、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对巴比伦形成包围。后来又得巴比伦的神庙势力,开城投降之助,遂兵不血刃地于公元前539年取得这个古代城防最坚固的城市,于是波斯王号称天下四方之王,建立了波斯帝国。
9。上帝的儿子——耶稣
在历代编年史中都使用“公元”或“公元前”字样,那么,“公元”是什么意思呢?“公元”又叫基督纪元,就是把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计算历史年代的第一年。
耶稣不但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更是基督教徒信奉的救世主。关于他的出生,有这样的传说:
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年轻时和一个叫约瑟的年轻人订了婚,但还没结婚就怀孕了。这让约瑟既迷惑又苦恼,他想解除这个婚约。一天晚上,约瑟在梦中看见一位天神,天神对他说;“约瑟,你放心娶玛丽亚吧,她怀的是上帝的儿子,叫耶稣,他会把人类从罪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约瑟醒来后,遵照天神的嘱咐,娶了玛丽亚。
一天,约瑟和玛丽亚来到耶路撒冷,当时夜幕降临,非常寒冷,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住宿地,只好借住在一个马棚里,玛丽亚就在马棚的马槽里生下一个男孩,约瑟按照神的指示,给他取名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