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对因饥渴而偷窃的人也不予深究。
因而,不但军内关系更加和睦,而且深得民众称颂。
当年七月,李渊率大军进到霍邑遇到隋将宋老生的顽固抵抗。又适值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同时又传来突厥兵进攻太原的消息。
李渊顾虑重重,不敢冒进,打算回师太原。李世民说服李渊收回了撤兵的命令。八月的时候,天气晴朗,李渊率军一战取胜,斩杀宋老生,攻克霍邑,为向长安进军打通了道路。
攻克霍邑,李渊似绝处逢生,十分高兴。
进入霍邑城中,立即下令各部评议军功,奖励义士。
这时,有些军吏提出疑问说:“军中虽不分贵贱,统称义士,可是这义士里面有主有奴,有贫也有富,包含着许多等级。奖励军功,该怎么去奖呢?难道都平等对待吗?”
为了争夺天下,权衡利弊,李渊暂时抛开了盛行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他当众宣布:“两军交战,刀枪弓矢不分贫富贵贱,而拿这些刀枪的人怎么能分贵贱呢?必须一视同仁,不分主奴,论功行赏!”
号令一出,全军上下无不雀跃欢腾。
滴水感悟
以业绩给予报酬和奖赏是最公平的。如果以关系亲疏、身份高低作为奖赏的标准,得到的将是阿谀逢迎的人而不是真才实干的人。
用人的五种阻力
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向宁戚请教:“管仲现在年老了,如果有一天弃我而去,我担心法令不能推行,官员玩忽职守,百姓贫穷困苦、心生怨恨,盗贼也会多起来。我怎样镇住奸邪,使百姓丰衣足食呢?”
宁戚答道:“关键是得到贤才并重用他们。”
齐桓公问:“怎样才能得到贤才呢?”
宁戚回答说:“要给人才提供机会,考察他们的才干品德,然后恰当地运用他们。对真正的贤才,要授予重要的职位,给予优厚的俸禄,显扬他们的名声。那么,天下贤士就会急急忙忙跑来找您了。”
齐桓公说:“我已经推举贤才并赋予重任了,除了您有幸光临之外,再也没有平民中的杰出人才找上门来见我啊!”
宁戚说:“这是因为,您考察人才却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才干,选拔人才却不显扬他们的名声,用人又疑人,加上职位低,薪水微薄。”
“此外,运用贤才还有五种阻力:领袖人物不推重贤才,周围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是第一种阻力;别人反映情况,提供建议,从不采纳运用,这是第二种阻力;受人蒙蔽,沟通渠道不畅,有才能的人必须通过领导者亲近的人,才有机会被了解和运用,这是第三种阻力;审理案件逼迫春冤枉认罪,然后依法治罪,这是第四种阻力;身边的人随心所欲,任意专权,这是第五种阻力。”
“清除这五种阻力,豪杰俊士才会跑来效力,高尚智能的人才会来求职。五种阻力不清除,那么,在上面不能了解官员和百姓的情况,在下面堵塞了贤才智士的进取之路。由此可见,要使国家安定,人民富足,不仅仅是某一个贤士能办到的。”
齐桓公说:“好的!我一定会将您关于五种阻力的话牢记在心,并时时告诫自己。”
滴水感悟
用人的阻力还有第六种:领导者的嫉妒心理。
用人不能用“小善”
周武王问姜太公:“有些君王能够选拔人才,却难免亡国的结局,这是什么原因?”
姜太公答道:“选拔人才却不重用人才,这是徒有重视人才的虚名,却没有得到重视人才的好处。”
周武王又问:“失误在什么地方呢?”
姜太公答道:“失误在好用小善,得不到真正的贤才。”
武王又问:“好用小善是什么意思呢?”
姜太公答道:“君王喜欢听恭维话,不厌恶谗言,把庸人当能人,把坏人当好人,把叛逆当忠臣,把无信小人当有义君子。而且偏听偏信,凭吹捧赞美的话评定功劳,凭诬陷诋毁的话衡量罪过,对真正有功劳的人不奖赏,对真正有过失的人不惩罚。于是,结党营私的人受到重用,洁身自好的人受到排斥。各级官员拉帮结伙,互相庇护,陷害贤能,各种奸邪腐败的事都会发生。忠诚的人因遭诋毁,没有罪过也会被处死;奸邪的人因受吹捧,没有功劳也会受奖赏。这样一来,就难逃亡国的下场。”
武王说:“说得好啊!我今天总算明白诋毁和赞誉影响用人的真相了!”
滴水感悟
按业绩评价人,就能避免受毁誉之词的蒙蔽。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好猫。
孔子论选才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选拔人才?”
孔子答道:“不要选拔沉默寡言者,不要选拔逞强好胜者,不要选拔夸夸其谈者。”
鲁哀公问:“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