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海一样的胸怀
古人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乃大。”“惟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无数事实证明,宽容大度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历来高尚的人都主张要注意个人品行和道德的修养,注意声誉。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正所谓“人言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
的,不会长久站得住脚,毁人名声的事也许得逞于一时,但它不会长久于一世,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
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沉默是最好的回击,“模糊”些可以省去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
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要想成就大事业,首先要有宽以待人的处世习惯。若用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对人不能宽大为怀,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被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际上,宽容就是与人交际交往中具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弹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能以宽容对待别人的人,在生活中能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记住这些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
免提出别人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推己及人,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同此理。“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
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宽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才是取得成功之冠上宝石的那个人。
微笑地面对生活
生活的情调要靠自己去创造,与其苦苦抱怨现实,不如细心体会眼前实在的快乐。生活即使再苦我们也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能以苦为乐的人,才能发现希望。
有一位卖花的老太太,她的衣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含喜悦。于是有人问她:“为什么你看起来总是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样美好。”老太太微笑着回答。
“可是每个人都要承担很多生活的苦。”问者又说道。然而老太太的话又让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了。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我总是在想,迟早有一天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
在美国的西雅图,有一个很特殊的鱼市场,人们都说在那里买鱼简直是一种享受。在那个市场里免不了有鱼腥味,但是迎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就像是球场上合作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8条鳍鱼飞往弗罗里达去了,5只螃蟹飞到堪萨斯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
满着乐趣和欢笑。
有人问一位在这里卖鱼的人:“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对方回答说,事实上,几年前的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条件差,生活太苦太累。但是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大伙练的时间长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们一起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工作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询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鱼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们竟然还这么快乐?”
卖鱼贩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有时候,卖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货物,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在我们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诸多不顺心的事。个性悲观消极的人在遇到困境时,看不到光明,抱怨天地的不公,甚至破罐子破摔,在精神上倒下;而个性积极乐观的人在遇到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认定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一样从容淡定,积极寻找生活的快乐,不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在黑暗之中向往光明,在精神上永远不倒。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在一个矿区当牧师。他第一次和工人一起下井,要下到地下200米的深处,他呆在升降机中,渐渐地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感到心都在蹦,一切都在颤颤微微,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般的感觉。
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否已经习惯了这一
065
熟n
切,不会再感到恐惧了吗?”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微笑着面对这一切。”梵高听后再也不感到害怕了,他感到自己的心也在笑着面对这一口黑黑的深井。
名人这样,普通人也该一样。成功人士能够再苦也要笑一笑,而我们普通人同样能够做到面对艰苦笑一笑,苦中作乐不是自我麻痹,不是等消极退却,而是“以苦为乐”来达到积极的目的。
面对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在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各种艰苦的现实,能否在苦难中找到快乐的心情,就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强大。“谁也别想把黑暗放在我面前,。因为太阳就生长在我心底。”这是一句挺美的歌词,也说出了快乐的真谛。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迁或者发财,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而言之,不是这放不下,就是那放不下,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